2025年10月29日,老挝中央政府层面关于“赛纳投资有限公司”在川圹省喀玛县永良区和农温区开展的稀有矿产勘探与加工(试验)项目环境影响评估的联合磋商会议,在万象市正式召开。此次会议旨在全面审议该项目的综合环境影响报告,以及配套的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,确保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。
会议背景与核心议题
本次会议聚焦于赛纳投资有限公司在8平方公里区域内进行的稀有矿产试点开发项目。与会代表围绕以下关键议题展开深入讨论:
1.环境影响评估报告:分析项目对当地水体、土壤、生物多样性及社区健康的潜在影响。
2.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:制定针对开采、加工、运输全流程的生态保护措施,包括废水处理、植被恢复及长期环境跟踪方案。
3.社区权益保障:探讨项目对周边居民生计、文化遗产的影响,并提出补偿与就业支持计划。
多方参与与政府导向
会议汇聚了自然资源与环境部、能源矿产部、川圹省主管部门、环境专家、企业代表及社区组织。此次磋商体现了老挝政府强化资源开发监管的决心,与2025年8月政府例会中强调的“可持续发展与民生保障”政策方向一脉相承。
近年来,老挝政府持续加强对矿产项目的环境审查,例如国会副主席宋玛·奔舍那于2025年8月率团考察阿速坡省矿区时,便明确指出需平衡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。
项目意义与未来方向
稀有矿产作为高科技产业的关键资源,其负责任开发对老挝经济转型具有重要意义。
会议强调:
通过试点项目探索低环境影响的开发模式,为全国矿产政策提供实践依据;
要求企业采用国际标准的环保技术,例如闭矿后土地复垦和水资源循环利用;
建立社区沟通机制,确保当地居民在项目决策中的参与权与知情权。
会议结论显示,相关部门将根据磋商意见完善环境管理方案,并报批国家级机构审核。项目后续进展需持续接受独立第三方监测,确保符合老挝《环境评估法》与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。
此次磋商会议标志着老挝在资源开发领域迈向更科学、透明的环境治理模式,为构建“绿色矿业”体系提供了关键实践范例。